google code-beautifer

顯示具有 社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二, 11月 09, 2010

印尼Mozilla 社群吉祥物折紙 Kumi

Kumi這是印尼Mozilla 社群吉祥物折紙 。
'Kumi' Indonesian Mozilla fox mascot, cake & papercraft
我覺得很漂亮,這圖左邊好像是蛋糕,右邊才是紙Kumi。我希望台灣也可以有類
似有本土特色的推廣文物。

很奇怪的是這一直沒有見過有人正式的介紹,我是無意間經由台灣Mozilla 社群的柏強在私底
下一張貼圖上,去挖了幾次才追查到出處。最後還是從柏強的線索追到折紙社群再追回印尼Mozilla 社群。

這裡有PDF 樣本下載,跟幾個不同角度的照片

製作過程在此 有圖說明,但是文字好像是印尼文

延伸閱讀

推動自由軟體的流行文化象徵

星期日, 1月 24, 2010

從"極光行動"看開放軟體推展的重要性

自由軟體是一種全民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少數人借以爭奪資源的工具。
這觀念其實很重要,但好東西不見得大家都知道,在還沒因為用了IE 碰到大麻煩前,許多人不並瞭解用IE 與FireFox 功能上的差異。從一個社會的群體觀點來看,如何把這些為IE 奴役的使用者拉到自由軟體的陣營呢?好的宣傳其實很重要。比如說:
"法、德政府警告民眾勿用IE"
http://www.zdnet.com.tw/news/web/0,2000085679,20143808,00.htm
這件事你知道嗎?你也許聽說了google 考慮退出中國大陸市場,你大概沒有想到,IE的漏洞在此一事件扮演了很大的推手。可以去看看這一篇
"Google中國員工可能有內賊"
http://www.zdnet.com.tw/news/web/0,2000085679,20143805,00.htm
但是文中沒有說出的是:
微軟當時為了進入大陸市場,跟中共妥協,讓中共可以檢視他們的原始碼,台灣呢,門都沒有。中共可以在關鍵時期搶在微軟發布Hotfix前對安全漏洞發動(零時差)攻擊。所以呢,你用了IE ,等於是當了網際網路的施瑯,哪一天引清兵入關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這次就是所謂的"極光行動" (Operation Aurora)可以參考http://zh.wikipedia.org/zh-tw/极光行动

只有IE 6確定受害嗎?去查資料的話,其實IE7 也是有可能的,只是還沒做出來。可以參考http://www.zdnet.com.tw/enterprise/technolog/0,2000085680,20143800,00.htm
裏面那張圖。基本上微軟是想利用這個事件去威脅力誘用戶繼續花錢升級到他的新版。但是那你還要等腳趾頭都流血了,才要承認去用腳去踢鐵板是一件愚蠢的事嗎?與其去用那不安全,要看微軟臉色的IE/windows/office ,還不如現在就轉投向開放軟體的陣營,有全世界的開放軟體工程師在替你當守門員,不會因某個國家或黨派的立場箝制資訊走你的電腦後門。網路上有疑似大陸Google 員工發佈「Google 事件真相」這篇文章。原文出於地址: http://www.brookswelding.com/
我第一天聽到時還網址看得到原文,2天再去看時,已經被被迫河蟹(音同"合諧")掉了連不上,今天再去看變成一個怪怪的待售網域名,我當時沒想到那麼多,現在去whois.net看的資料有一點過時了http://www.whois.net/whois/brookswelding.com
雖然目前沒有人能直接證明brookswelding當時的說法,但是對照前後發生事件的進展,中共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非常濃厚。網路上找一找還是可以找到原文。

在微軟靠這壟斷市場所或取的暴利來,操控了雜誌到電視的各種主流媒體的前提下,要與之對抗,最有效的應該就是用大量小眾媒體這種螞蟻吞大象的方式,比如說

義大利有個網友替各大不同的Linux 畫了一系列的美少女Linux Tan,
Linux-tan sketch
http://www.jkhp.it/OS-tan/

http://www.firefoxflicks.com/
是鼓勵網友創作 30秒的廣告短片來推展FireFox閱覽器,在以往電視是唯一的強勢媒體時,網路短片可能效果不張,但是在大家把收視習慣移到電腦上如youtube時,情況就大不同了。

http://explorerdestroyer.com/
是當初google 跟mozila 合作的一個陣營。這個可以對台灣的企業募款做一個參考

http://www.thesourceshow.org/
這個網站只要是教大家如何拿開放軟體來做一些媒體出版,或DIY的事。封面有個很有創意,但是些微超出尺度,卻無傷大雅的照片。對年輕人用輕鬆的方式是比較吸引人的。

要怎樣推廣開放軟體?光靠政府是不夠的,前面8年,政黨輪替後新政府一年,我們只知政府每年砸幾千萬下去到錯的地方,沒有一點成效。現在是要靠大家主動站出來合作,扭轉局勢的時候了。

星期六, 3月 28, 2009

歷史文件:自由自由,多少人假汝之名

(註,原於3/25/2004在軟體自由社群電子郵件論壇發表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4-April/00414.html,由於原網站存檔管理不善,聯結逸失,除了排版外,跟原文引到不相干本文大部份宗旨的某人名字換成"User1725"(免得遭到無理的干擾),內容儘量不更動,進一步的觀察會由另文探討,這裡僅作歷史文件存檔)

對單純使用軟體著眼,自由軟體/開放源碼軟體,差異甚小。然而要進一步確保所有人能充分基於之前的分享成果發展, 自由軟體有較具體的概念。

這兩個詞概念漢語都是從英文翻譯進來,所以中英對照都只有一對一的,沒啥"自由軟體"可以翻 "open source"這回事。想要用同樣的詞但不同用法要註明,不然就是存心混淆視聽,這是無庸置疑的基本常識。
兩者或同時並列或分開,對大多數人並無太大影響,端視立場。硬是要混在一起,只有兩種可能:
(1)太不夠專業, 或
(2)太專業故意找開放源碼軟體裡自由的漏洞 (這也是會什麼一定要有人堅持自由軟體的立場)

然而為什麼52000K計畫資助的網站都同時"誤"譯呢?(特別是自由軟體鑄造場號稱參與執行團隊者有17人...)
發現錯誤,不是一兩天的事 早在九月就已指出,見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September/004062.html
人難免犯錯,這封信延到這時才發,事實上是希望讓他們能朝比較正面的方向改進,見
https://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October/004068.html
https://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October/004069.html

但看到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正式回應我覺得很失望,我已排除了上述(1)無意間犯錯的可能性。這已是"用辭者立場" 的問題, 不是 "翻譯"的問題。把幾件事連起來,讓我有"大家被迫玩遊戲"的感覺,見
1.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December/004552.html
2. "2003開放源碼軟體競賽頒獎
10:55-11:10 (暫定) 威盛電子進駐自由軟體鑄造場儀式"
引用於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December/004568.html
從來就沒聽過威盛啥時開始作自由軟體? 那麼多人(包括一些對社群正面公開友善的廠商),為何要獨尊他們? 生意大聲音大嗎?

感覺頗有又在選舉前拚經濟的味道,硬是要把"產業+開放原始碼軟體"與自由軟體混為一談。下一步是不是封閉軟體也能號稱自由軟體?我同意要求正名的說法,不然照這種玩法,老共也能理直氣壯的說 "中華X民XX國在台灣" 那豈不是天下大亂?

在這要強調,不單是開放原碼軟體,自由軟體也是可有商業機會的。只是與往常軟體工業用的商業模式不同,若真覺得"開放原碼軟體"不該缺席。其實用"自由/開放源碼軟體鑄造場計畫"為名很好,無論軟體在不在強調訴求商業發展都能包進去。只要不侵犯自由軟體強調維護的"自由" 一些細節的東西大家可以相忍為國。不能因台灣的一些單位的私心誤用,硬把開放原碼軟體與自由軟體混為一談,硬要去接自由軟體的預算,沒照原合約中要求的自由軟體概念來強調維護"自由"。卻來取巧用開放源碼軟體企圖找自由的漏洞,又不願改進,這樣已事關誠信立場。

自由就像空氣一樣,平時摸不著看不到,在平庸生活內很難去體會。只有要突破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如潛水到深海看美麗的珊瑚,或爬到極高的山極目四望,才會開始體驗到氧氣的可貴。我覺得非常難過,在西方文明引進到台灣的過程中,許多人往往只學到了皮毛,卻沒學到了相互尊重個人價值的理念。以致於無論怎樣的科技文化革新理念,一搬過來就水土不服,永遠是個次等國家。台灣之所以有今天這個鳥樣,一是有人總愛是要搞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把戲,一是有太多的鄉愿縱容這種共犯結構,我覺得必須大聲攤開來談。

在這種情形下,像User1725的擇善固執是必須的,大家應要聲援User1725 的抗議。你我就該當個快樂的豬,整天吃著別人調好的飼料? 假如臺灣同胞都這樣想,我就認了。假如你和我一樣不干於當次等人民,我希望您一起來關心這個問題。

( 註 原擬在月前呼應User1725的訴求,時值臺灣總統大選,為避免被不當影射政治立場,故延至今日才發,見諒)

星期一, 1月 14, 2008

歷史文件: 自由軟體環境 :政府閉門為微軟造車是最大的障礙

(註,原於4/29/2004在軟體自由社群電子郵件論壇發表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4-April/004834.html,這篇文章經由洪朝貴老師的轉介,這件事有後續發展。有些聯結逸失,除了排版外內容儘量不更動,更新版會由另文探討,這裡僅作歷史文件存檔)

----------------------------------------------------------

Mozilla@Taiwan上有一篇重要的資訊
使用數位簽章功能-以 mozilla 1.4 mail 及自然人憑證為例


作者isaackuo提到

>檢視憑證IC卡資訊 http://210.241.69.188/moica/ShowCardInfo 在mozilla 下沒有反應
>該網頁顯示 IC 卡資訊是使用 ActiveX 的元件/技術
>所以很自然的在 Mozilla 系列的瀏覽器當然就不會有反應
>另外若使用環境為非 MS windows ,那麼也是不能動的...


(數位簽章有許多用處,最簡單的例子: 網路報稅)我查證了一下,內政部自然人憑證IC卡適用讀卡機建議規格一覽表,
中的GemPC USB-SW,已有linux driver了,內政部網頁提的"短期內原廠無開發Mac及Linux like作業系統驅動程式計畫",其實是誤導民眾

星期五, 1月 04, 2008

歷史文件: 自由軟體產業

--2003 的願景到2007年底的現況

v1.0

這下面是 2003 Sep/Oct 我在軟體自由社群電子郵件論壇發表的,很多不幸的預言都已實現,有一些建設性的東西被某些單位抄去跟政府要錢,但是被亂搞一通。真正重要的東西卻沒人著力。還讓我在網路上被人倒打一記悶棍。。這以後再談。

假如能集合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記取歷史的教訓,事情的發展就會不一樣了,現下我還在默默作一些關鍵的事,希望下個四年可以有不同的景象。這裡僅作歷史文件留存,有些聯結到軟體自由協會因其經營不善而逸失,除了排版外內容儘量不更動,更新版會另外發表。
---------------------------------------------------------------------------

借回復ghost Sep 23 在Software Liberty Movement in Taiwan - 軟體自由社群電子郵件論壇
發抒一下對自由軟體產業的看法
我未修飾的原文在此
9/27
10/3

美國在outsourcing產業, 但不同於十年前,台灣要是不能走在大陸印度日韓之前,下場就會像今日的菲律賓般: 台灣從賣成衣塑膠升級到IC電腦,而菲律賓還是菲律賓。在別人也趕上來時,唯有走在前面才能生存,要是當個IT人,被不論台資或美資公司派到大陸去工作,就算不情願也是沒辦法。IBM 這個百足之蟲,投資轉型到linux 服務業不是盲目的理想。而是現實下不得不的考量,希望台灣的老闆及官員們看得到這點。

但我想在這裡有的共識是實作全字集CCCII 內碼給政府電子公文處理中心以外所有的人使用。換句話說,一旦我們做出了desktop 一般使用者的解決方案,字形公司就可以開拓新的end user市場,而不限於政府電子公文處理中心市場,市場其實可以很大,當然他們得善意的放點資源出來才能把餅坐大。

提醒一句,大陸在人力便宜的優勢下發展電玩軟體工業,他們就不會發展2byte
GBK正體字型嗎?以他們人治的體制,臺灣廠商有機會翻身嗎?文鼎之類的公司今日不幫忙自由軟體社群把全字集市場坐大,大家等著看下場吧。

資訊基本建設


有一些事是有助於自由軟體運動,也有助於所謂自由軟體產業,應該算資訊基本建設,我覺得自由/開放軟體的社群應要在這種場合呼籲編預算完成:


  • 向量字(ttf,..)of 標準楷書 in unicode, CCCII,CNS11463 in 類GPL的授權方式(文鼎只有公開big5 且聽說有部分字筆畫不合一般習慣,不適用在教科書上,Big5 的問題更不用提了,正式電子文件署名游錫(方方土)院長? 這樣的碼怎麼用!)
  • unicode 4.0 <-> CCCII <->CNS11463 <-> big5 mapping table
    ( 想要作圖書館生意嗎, 想作中文電子文獻服務的商務或研究嗎?沒有這些都免談,然後眼睜睜的看幾年後對岸用GBK碼把你的市場吃掉)如上次ghost提到Postgres 只有轉CNS11463過期的版本。各位大官大老闆們,就算Postgres是免費的,沒人把這的問題修好 ,你要怎麼作公家機關自由軟體資料庫的生意?)

    • 缺字表

      (有哪些big5字無法當unix檔名... 要提供 Samba服務嗎? 跑不掉的問題吧)

  • 其他...

    • 比較急的成立是政府電子服務障礙網,對民眾而言要能監督抱怨封閉規格造成資訊不公開。對廠商而言他們可以質疑採購封閉規格圖利特定廠商,這該是雙贏的吧。

    • CLDP,在協會的網頁已不再更新
      我們產業界的老闆們對看英文技術文件都像在廁所看金庸小說那麼順暢嗎? 假如沒有,呼籲編個預算請專業翻譯翻LDP好不好?假如國人連接觸開放軟體文件的管道都付諸闕如,是用不著多談發展開放軟體產業的。以台灣的平均研發能力是作不了英文市場的,如果在中文電腦上不著力,就等著被印度中國大陸淘汰。

      就算請一個翻譯專職一年不會用太多錢吧。



政府政策面


有個香港的朋友向我感慨,看看Debian在東方語文的討論及發展成果,就知道日本政府投下了多少力氣 。台灣人要用自由軟體做生意,可以,但先看看人家日本政府在自由軟體是怎樣鴨子划水的。假如說自由軟體是免費的午餐,也得自備餐具,夢想等別人餵就只好等死。

開放軟體的社群不用為不肖的商業模式背書,但要有對社會的影響力 。就要有監督不肖政商模式的前瞻想法,與其讓政府高談推動開放軟體產業 ,要先問政府本身做好了自身作為開放軟體消費者的準備嗎? 德國政府有個值得借鏡的例子,他們在2002就曾有一個 groupware solution 的需求,把這樣的預算拿出來請業界開發自由軟體,得標的三家公司就成立了 Kroupware 計劃然後實作出 Kolab Server 等重量級軟體。 Server GNU/Linux, FreeBSD之類的跑. Clients available for KDE 或 Windows (NT,2000), 沒有只能用微軟平台的限制。

我們個人階層要求的軟體自由,到政府階層就變成機會公平的議題 。要有人去
關切圖利特定廠商的問題,例如為何政府憑證中心(原文出自http//www.linuxfab.com/indexNewsData.php?NID=5630&PAGE=0&DETAILTHREAD=1&POSTID=\7#1-7 )只提供windows可用? 聽說電子報稅也是一樣 。政府服務用開放規格對大家(政府/個人/所有的廠商)都有好處 。舉個例子,寧願編預算給朝陽作開放軟體研究造福全國人民,政府單位及諸多開放軟體廠商,也不要給資源已比他校要多的交大編預買微軟使用執照,只有一校師生及微軟享用到好處 。這並非是否認了交大在學術研究的地位,而是要堅持資源公平及最佳運用的使用原則 。

自由軟體計劃預算應用的重點


預算應用制度,要透明公開制度

  • 發展純自由軟體計劃的優先性,要比在自由軟體上發展封閉軟體的計劃高
    免得自由軟體計劃經費都被封閉軟體拿去搭自由軟體便車

  • 要求建立好制度規範,所有經費要分次發放,避免一次全部發包 而不管計劃書的內容和結果有沒有一致,若年中前期執行成效不彰,後面的預算要能喊停,改撥到其他候選計劃

  • 要求計劃結果都要用類GPL的方式公開回饋

    • 由「名為自由軟體計劃」預算編出來的所產生的軟體部分,必須以符合 fsf 自由軟體定義, 或 osi 開放原始碼定義的授權方式釋出
    • 有很多計劃不寫一行碼,但表格文件極重要,廣義的軟體(表格文件)應也可要求用creative commons 的授權方式釋出

    避免讓不肖單位及廠商圍標走了

其他如商業開放軟體租稅減免,以國防替代役兵源協助政府機構轉向開放軟體等,可能的政策訴求,就讓大家發揮吧。

以2003 計劃未來發展



  • 長遠看,開放軟體研究,要編到大專院校資訊資管相關科系課程 。甚至,開放軟體應用,要編到專科或職技社會教育 。才有辦法培育人才滿足各方面的需求 。
    對開放原碼運動的看法。我自己的想法是,要在台灣作研究或在學校教書,就要帶一群人用打群架的方式累積一些成果, 美國一流研究發展全是團隊工作下的產物 。他們國家縱使有99/100的廢物,那1/100的精英聯手起來的力量就叫人不得不括目相看 。台灣精英遠超過1/10,沒人領導各自為政的結果就是今天的鳥樣 。以前想法比較單純 以為把我自己關注的人工智慧搞好就好了,觀察了中美社會十年 ,才深感覺得到龍應台說的: 那裡有肉就有政客,人民要自我成長,三代後才會有政治家出現 。
  • 關心開放原碼運動,其實是自力救濟:
    李果正兄有一次在論壇上提到這些應由研究機關來作,可惜台灣絕大部分的研究機關 較大的學術單位,都不是由 像洪朝貴老師這樣看得到自由軟體前景的教授領導。我對永遠的非主流派進入主流,不抱太大期望 。不說爭千秋的廢話,但爭不了今年,至少爭明後年。先把這些該作的事列出來, 在沒錢時,大家沈潛討論學新的趨勢。有錢有機會時,再把這些之前該作的完成,有機會發聲 就不要放棄機會,我不願見為商業背書,但有機會為自由軟體爭取空間就不要放過。


社群要想辦法討論出共識



  • 哪些是臺灣 FS/OSS 社群最迫切需要的
  • 與政府預定釋出的資源有無交集
    (綜觀這整件事,是政府在經濟面訴求的考量上,撒一筆錢以堵眾口之悠悠)
    但我覺得是有交集的 (詳見數日前我的post)

    沒有交集的,不如省下力氣在教育社群/自我成長上
    在有交集的地方,要求政府優先支援FS/OSS 社群最迫切需要的

大家要強調

  • 建立社群聯繫對開放原碼軟體工業的重要
  • 臺灣對嵌入式系統產業的迷思
    許多嵌入式系統廠商以為把linux 放到產品上而不管社群,顧客就會跑來。這是錯的,遠見(哈電族)及Sharp 的 linux PDA 未能擴大市場就是一個例子。

    Phillps TIVO大賣不是在賣硬體而是在賣服務,其服務的賣點在於對社群完全公開的介面,其他的類似嵌入式系統都賣的不怎樣。

    臺灣不成功的前例包括:資策會的嵌入式系統(PDA?)專案(後來一票人在Internet泡泡剛起時spin off),遠見的linux PDA,....。

    自由軟體嵌入式系統著是能賣錢,但重點是服務,不是硬體,硬體的優勢大陸廠如海爾在一兩年內就可以用低價趕上。臺灣產業及政府機構要是不能洞悉建立社群服務對自由軟體產業的重要,徒然白費力氣。

  • 不反對商業型態的開放原碼軟體,但政府不要掛羊頭賣狗肉,用自由軟體為名來作分贓的動作。oss.org.tw 很明顯應正名 oss.gov.tw "開放原碼軟體"網站之流

一點想法,願能拋磚引玉

星期六, 12月 15, 2007

Zaurus 中文資源站

(原於 2007-5-8發表於http://www.palmislife.com/thread-76432-1-2.html )

Zaurus 是一台好機器,雖然停產了,但我個人覺得未來還有可為,只是會用其他的硬體形式出現(比如說Eee PC)。就像當初Next 電腦的架構在新一代的Mac OS 上重現。以前有很多義工對Zaurus 做了很多中文資源的貢獻,要是就此散失會是很可惜的,何況還有不少人還在用Zaurus 。

我最近把籌備兩年的 電腦 l10n 正體中文社群資訊網骨幹建立起來,除了推動各式各樣的中文資源開發跟分享外外,有一個對大家都有益的是程式介面翻譯reusability的問題跟解決聯合方案,這個可以藉由查詢前人的中文資源來加速翻譯的速度。這已經獲得包括台灣 mozilla, fedora ,...等各社群的支持,我希望Zauzus 的社群也能共襄盛舉。
比如說中文化的 PO/MO 檔,這些對Zaurus 網友有用的資料,對Linux或其他平台的開放軟體也是有挹注。分享出來可以達到魚幫水,水幫魚的加成效果。這個網站是建在台灣的學術網路上,所以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做一個長期的存放場所。

Zaurus 的部份在
http://l10n.fsftw.org/zaurus/
要是您有資料願意分享,請跟我聯絡

星期日, 12月 02, 2007

vnc 使用設定

vnc 可以設定在客戶端跟伺服器端用不同的解析度。比如在Linux伺服器端
/etc/sysconfig/vncservers
下設定
VNCSERVERS="display:username:-geometry:X解析度xY解析度"

比如說
VNCSERVERS="1:南線專案:-geometry:1152x864"

這裡X解析度xY解析度跟伺服器端實質的解析度無關。
我曾在1280x1024上的客戶端螢幕試過了像1152x884這樣的非一般性解析度。不成。

要注意的是VNC 的密碼保護跟所謂的"南線專案"的機密保護都只是個騙外行人的笑話,只對知識程度不高的人有用,別太當真。要真正保護安全,NX 是比較好的選擇。

星期日, 11月 25, 2007

本土自由軟體新專案 -- 南線專案

政府每每為了選舉,喊了一堆口號,其中不乏包括自由軟體的願景,大把錢也砸下去,但到底作出來多少?很多人心中有個大問號。真正有在作事的,往往是自立更生,到國外的網路服務下如google code,sourceforge 去為本土的自由軟體發展奮鬥,雖然這些人都不把本土掛在嘴上。

雖然我也已學著要去國外的網路服務下自立更生很久了。但像我這麼愛臺灣的台客,怎能不捧台客的場?所以除了之前作的那些專案外,我決定要在自由軟體鑄造場建立一個神祕專案(不可大聲宣揚,免得被啊多仔偷學了),名為:

南線專案
這是本土319 bit 彩色加密開放原始碼專案,對特定色彩會有鑑別性,只有透過綠色媒體才有辦法對加密文字解碼。 可針對敏感文字如內線交易,假文件,SOGO,三井宴,...自動加密成為一般人無法識別的不定長度中性文字,如北一女,甲君,愛臺灣,本土政權...。功能廣泛,非常適用於知識程度不高的人民。

專案內容目前還在演化中,歡迎鄉民們共襄盛舉。最後成果不管拿來作嘿嘿嘿電話加密,或是給清涼圖片加密都很好用。可是觸犯法律請自行負責。除非你能享有憲法第五十二條賦與的刑事豁免權,請不要輕易以身試法。

免責條款:
本專案係供台客免費使用,但使用本計劃產生的結果對您資料或本人信譽要是有任何傷害,本專案所有成員一概不負責。本計劃名稱或內容若要是與任何實際或虛擬專案雷同,則純屬巧合,概不負責。

有圖有真相:

星期六, 11月 24, 2007

歷史文件: 自由軟體 Funding Agency - 收爛攤

下面是4年前 Mon, 27 Oct 2003 14:22:22 -0600 (CST)在SLAT-talk 論壇上發
表的文章。照網友ghost原來的回信照登。當時被視為異類,對照該社團現在的發展,由此不難理解到社群健全對發展開放/自由軟體的重要,要是社群變成少數人的一言堂,再好願景理想的社群都會淪為名利/權力鬥爭的臭水溝。

看過這段歷史後,就不難瞭解,就算某人在某社群不玩跳到他處去另起山頭了,
要是整體社群沒有對組織改革的覺醒,還是成不了事的。所以會有"乃特"當初在諸多眾人不爽ICOS ,獨自力挽狂瀾推出受到好評的COSCUP ,到今天反而被某人準備興訟這檔事。

有興趣"乃特. 馮"他這邊的說法的人可參考:
COSCUP 2007 會後更新
或是他網站blog上其他更勁爆的消息

其他怨男怨女怨怨怨...參考
http://blog.gslin.org/archives/2006/08/11/686/
http://blog.markplace.net/marks_place/9/2006/10/24/148
http://blog.dragon2.net/2006/10/29/374.php
http://xuite-joke.blogspot.com/2006/10/coscup-2006.html

---------- Forwarded message ----------
Date: Mon, 27 Oct 2003 14:22:22 -0600 (CST)
From: 某人的舊電子郵件信箱
Reply-To: slat-talk@softwareliberty.org
To: slat-talk@softwareliberty.org
Cc: 軟自協 公開論壇
Subject: *****SPAM***** [SLAT-talk] Re: Re: [SLAT-talk] 自由軟體 Fundi ng
Agency - 收爛攤


On Tue, 21 Oct 2003, ghost wrote:

> > 斃了!我竟然沒有收到過下面這封信...
> > 難怪我看不懂 PFL 為什麼說: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 >
> > --------------------------------------
> > Kuo-Chieh Ting wrote:
> >
>> > > 我一直在強調在建立良善的自由軟體預算政策 而不在學術界/ 政府主事機關有沒有分贓
>> > > 分贓嚴不嚴重 圈內人自然心知肚明 不用我這個外人評論
>> > > 沒有分贓 自然不受好的政策束縛 我只是不想淪為空談 替民意代表作作功課罷了
>> > >
>> > > 軟體自由協會的人都是這樣的態度對待社群朋友的建言嗎?
>> > >
>> > > 幽靈兄:都是你害我 好意心平氣和出來建言 結果一直被人誤解我的重點
>> > > 爛攤子你自己收吧
>> > > 你提到投書資訊與電腦的事 我寫信去問了 不過要是我被人硬劃成為光會開砲
>> > > 抨擊學術界/ 政府主事機關有沒有分贓的人士的話 這場戲就玩不下去了
>> > >
>> > > 我對自由軟體產業的完整看法會陸續更新放在我的blog
>> > > http://www.cs.uh.edu/~kcting/blog/ 上 有心人請自行參閱
>> > >
>> > > 有有心人 請注意好心的Andrew 於4 Oct 2003 18:44:47 在
>> > >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October/004090.html
>> > > 替我加上我原文沒有的小標題
>> > >
>> > > 有有有心人 請注意 07 Oct 2003 12:15:36在
>> > >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October/004170.html
>> > > 上 無視於稍早Ghost於06 Oct 2003 15:51:40在
>> > >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October/004145.html
>> > > 比較完整的列出我之前的建言( 附議Andrew 但沒列出Andrew自行加上的小標題)
>> > > 只提到Andrew自行加上的小標題 完全迴避我原文的預算政策重點
>> > >
>> > > 我早該聽舞蹈老師的話去練瑜珈和太極 身段太硬就是死的這樣難看 :-(
> >
> > -----------------------------------
> >
> > 先回答你上面這封信的問題:
> >
> > 1.好吧,爛攤子我來收,要是爛掉了,就全部推到垃圾集中區等垃圾車來收,反正我都不要了.
> > 2.對待社群朋友的建言?
> >  大家勉強都算社群朋友吧,把大官府軟體自由協會拖下水就太沉重了.
> >  (這個大官府真是 `~<>?!@#$%^ )
> >  不過...
> >  大家都有意見不同,想法不同的地方,所以我總是有最壞是"各自努力"的心理建設.
> >  話說回來,每個組合都有意見不合爭論不休的時候
> >  (list history 出現過很多,你不妨找一找,看一看當成消遣...)

這攤子收也太晚了吧 :-)一堆軟體自由協會朋友都早已跳出來講話 大哥您是真沒看到還是拿我消遣?其中以果正兄談的社群內資源取得及分配問題最一針見血
我對基金會或社團定位並無預設立場 但如現狀不改變 我會傾向支持基金會運作

我知道幾位都是好意維護自由軟體社群的向心力 但假如協會裡有人從作朋友變調到玩遊戲
總要有個遊戲規則 ( 依稀記得新黨最初的理想性就是被少數黨內大老用各種名目玩掉的,
以致於今天... Well我只是舉例啦 請不要說我強迫對號入座芸芸...)

我沒有拖軟體自由協會下水
一. 我就事論事 以非會員對協會裡成員的討論誠意質疑 不用"軟體自由協會的人"表稱
難道用"軟體自由協會的鬼"來表稱? (您老當然是唯一的例外)
二. 說(英)文解(中)字: "都"在中文裡可作英文裡always/often/mostly修飾用 也可當all修飾用
有人硬要套用後者 又把疑問句當肯定句來自我對號入座 我也沒辦法

這件事我該說的都說了 只希望大家到此為止 不要浪費大家時間在陪他人玩遊戲
落實在討論社群的願景及實行細節比較要緊 喜歡自我對號入座的朋友恕不奉陪

既然大哥自稱您骨頭硬 那我大膽來提 就下面大方向來討論 何如?
有膽就別走 可別像麥香雞...

以軟體自由協會為名 向政府募四千萬(其實是等著被打折到三千五百萬)
其中三千萬用於轉成立果正兄所擬基金會 方向於本土自由軟體發展規劃及整合
一千萬作下一代CLE/CLDP 基礎發展實際工作經費 (細節包括之前我們討論作 字型
轉換表...等) 成果皆具體由自由分享執照公開與全國文教工商及政府機構分享
以帶動整體社會資訊素養及產業轉型,....

基本上 我不願浪費時間在陪他人玩文字遊戲 有人誠心以待 我自然竭其所能以報
不然兄弟各自登山 我也見多了....我們來看看下面會怎樣發展下去吧

> > 3.你真的要投到資訊與電腦的話,跟我講一下,我來想辦法跟他們打個招呼,問他們意見怎樣.

資訊與電腦是大哥您建議的耶!你是鬧著玩的嗎? 我電子郵件十月六號就送出去了詢問還沒回音
我是不太確定對方的誠意 下一步就看你的咯!
黃泉路?免了吧 真要到那一天 我非同志也 比較喜歡有女鬼陪 :-)

> > 4.那你作者欄不妨加上我吧,陪你走上黃泉路,這樣有伴不錯吧 : )

> > 5.你身段太硬?有我的死人骨頭硬嗎?
> >
> > 回完了,來收爛攤...
> > 有意見的,自己加上去吧,我 overloading ,要 shutdown 送修升級了...
> >
> > ps:下面這個網址很多文字檔我都不能看 > < > > http://www.cs.uh.edu/~kcting/blog/opencontent/opensource/

那個是暫用blosxom架的blog 要用支援cookie的瀏覽器,
得先進 http://www.cs.uh.edu/~kcting/blog/ 才能往下瀏覽
blog我還是菜鳥 所以write back 等plugins 全不會動,... 正待有心人指點....

> >
> > -------------------------------------
> >
> > 這些東西,越來越難整理了...

基本上都是我在唱獨腳戲 要是月底沒有具體的訴求目標 何必強求現在就作結論?
重點是社群要自己討論出我們要的東西 現階段討論面要廣才有意義
下面的沒太多新東西 我暫且先回幾個零碎問題 其餘待有人提出新東西再後詳...

> >
> > 應該是過去一兩個月來,涉及政府及政府推廣計畫的討論中,比較重要的部分...
> >
> > 1.OSSF 可以有的作為:
> >
> > 臺灣社群要作大東西 中文介面的合作式開發除蟲回報系統是一定需要的
> > 政府應支援個專案把一套合作式開發除蟲回報系統(如 IssueZilla)詳細中文化
> > (包括文件和經理人才訓練)
> >
> > PS:反正 OSSF 本來就要有這東西不是嗎?
> > http://www.openfoundry.org/

openfoundry 算是5200萬經費運用裡比較有看頭的 不過愛之深責之切
既然已有 sourceforge 可以讓英文好的發展者用以發表 臺灣社群對
openfoundry 就要有比較高的本土化要求
有些東西不是擺在那裡就算數了 見之前我對openfoundry 的公開建議
希望他們真的會替台灣社群著想 而不是像其他機關又閉門造車
10月八號我回函openfoundry涂小姐及馬兒(兄?)tcliou (兄?)
在他們回應正式運作前我不便進一步評論

> > 2.社群有些的需求應被滿足:
> >
> > 有些重要工作是相關於軟體但非編纂程式碼
> > 如mapping table, document template, teaching/technical document,
> > 屬於opencontent, not opensource,...
> >
> > PS:誰該怎樣做以滿足這社群對這個議題的需求?

期中考提示: 美國NSF甚至有長期贊助電視節目的例子...


> > 3.政府應該扶助早就在做各種努力的社群,組織乃至於個人,而不是分錢給"只會開口要錢"的機關團體
> >
> > A.
> > 政府真有計畫經費要灑 是不是什麼單位可以把它承包下來 買幾顆硬碟作raid0+1/5
> > 把舊的 CLDP, study-area 之類的網站已建的文件作翻修基礎 外加文件索引的建立作未來目標
> > 剩的錢請人慢慢翻譯尚未有的文稿 這樣效率會比COSA 瞎從頭搞 來的好的太多吧
> >
> > B.
> > 以我們看到的內容 oss.org.tw 對自由軟體社群成果分享的效益擴散
> > 遠不如 www.linuxfab.com
> > 至少 linuxfab 有個超大的分類論壇供社群討論開放原碼軟體,而且經營甚久
> >
> > 要嘛 oss.org.tw 在年底前要作的比 linuxfab 還要好
> > 不然預算應該拿去補助 linuxfab.
> >
> > C.
> > 成立一個像「自由軟體/開放源碼辦事處」用來發放死人骨頭的單位,
> > 作為一個撥經費的單位 "Funding Agency",
> > 開放讓自由軟體社群來申請計畫 (如作字型、作轉碼表、作 HOWTO...etc),
> > 由這個中心來補助。
> >
> >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October/004181.html
> >
> > PS:當然最大的問題是:誰可以來審社群來提的計畫?
> > 我可以負責來送申請書,審的人不給我就罵誰 : ) <=不要當真,我很膽小... 這又落入人治至上的思維 但臺灣人治的水準實在 ... 所以我一直強調 要建立具體自由軟體政策及執行監督審計守則來校正 見之前對TCA linux portal 的示範批評及相關論述 > > 4.努力建立起政府對開放原始碼正確的觀念,使不被奸商誤導.
> >
> > A.
> > 強調建立社群聯繫對開放原碼軟體工業的重要:
> > 許多嵌入式系統廠商以為把linux 放到產品上而不管社群 顧客就會跑來 這是錯的
> > 遠見的哈電族及 Sharp 的 linux PDA 未能擴大市場就是一個例子
> >
> > ps:台北市電腦公會 Linux 促進會的阿里山日出計畫呢?是不是如出一轍?
> > http://list.softwareliberty.org/pipermail/slat-talk/2003-October/004074.html

我只問一句 這裡有誰去了嗎? 沒人去這個阿里山日出計畫就是白提了
社群要看的比他們遠 有太多更重要的事要作了 不用跟著他們跳腳
批評背後要有我們自己的一套經營策略支撐才會有力

幽靈兄要是有心 與其花時間在批評大家不太理的阿里山日出計畫
何妨提一個年度計劃預計表給大家讓大家有個具體時程概念參考 至少是以月為單位
火力可以比較集中

什麼時候預定開ICOS?有哪些要早在之前就要請大家協調的?
什麼時候在北中南開Linux群英會
什麼時候在北中南開linux體驗日(我們一般在美國都叫install fest 安裝華會)
什麼時候列預算 過去有誰拿了 ,....

有哪些機構媒體可以聯絡? Pchome, pcoffice, hopenet, dr linux, ../
四台加公視TVBS,.../中時, 聯合,../linux fab, cosa, TCA linux, III,
tnc,nici,研考會,教育部, 國科會.../那個立委,.../

這些全是重要的事 好像沒人理

沒有目標 行程 鎖定對象 我覺得都是在這裡亂放炮練中打 浪費時間
我寧願去寫程式還比較積極

(offtopic: 我之前提到要有人來整理資料 有人代回道 協會已有了全職的工程師
但跟我所預期的好像有點差距 舉例而言 我之前提了要求cccii.org
的資源十月九號發函到今天還沒人理我...更別提上面所建議的
要台灣有個健康的自由軟體未來 大家捲袖子自己來吧!)

> > B.
> > 不反對商業型態的開放原碼軟體 但政府不要掛羊頭賣狗肉 用自由軟體為名來作分贓的動作
> > oss.org.tw 很明顯應正名 oss.gov.tw "開放原碼軟體"網站之流
> >
> > ps:這我就真的不知道了,明明寫了經濟部工業局委辦了,還要弄個 .org.tw 的網址,
> >   這到底表示什麼?網站做爛了跟政府無關?政府不敢對國人說:台灣政府支持 FS/OSS?
> >
> >                             ghost 03'10/21
> >
> > --
> >
> > *請支持並參與 Freenix 伺服文件撰寫驗證計畫
> > http://www.freenix-server.info
> >
> > --
> >
> > 得 即 高 歌 失 即 休
> > 任 多 悲 愁 也 悠 悠
> > 青 松 影 裡 朦 朧 睡
> > 燕 飛 無 樓 月 已 鉤
> >
> >       風起雲湧II-幽靈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SLAT-talk mailing list
> > SLAT-talk@softwareliberty.org
> > https://list.softwareliberty.org/mailman/listinfo/slat-talk
> >

星期四, 10月 25, 2007

gnome 桌面上的"位置"如何設定

gnome 桌面上的"位置"如何設定

1.0 版 十月 25, 2007
2.0 版 Mar 17, 2008

Mandriva 最早是追隨 debian 的menu架構,後來逐漸轉移到XDG Menu System標準。2008有個工具在處理這些。不過我還沒找到在Mandriva 2007.1 上是如何處理這些。當時每次開gnome-terminal 都跑到~/Desktop 下。有點煩。反正現在升級了就不用管了。

Mandriva 2007.x


~/.mdk-folders
下面有幾個聯結
documents
download
music
pictures
video
就是相對應
"文件"
"下載"
"音樂"
"圖片"
"影像"
的位置

還有相對應的翻譯檔
documents-mdk.desktop
download-mdk.desktop
music-mdk.desktop
pictures-mdk.desktop
video-mdk.desktop

比如說我不喜歡桌面上的"下載"位置是指到 ~/Download/
想搬到 ~/Documents/Download/

我就執行
代碼:
rm ~/.mdk-folders/download
ln -s ~/Documents/Download ~/.mdk-folders/download

然後用utf8的編輯器如gedit 修改 ~/.mdk-folders/download-mdk.desktop裡的
代碼:
URL=file:///root/Download

改成
代碼:
URL=file:///root/Documents/Download

然後重新登入
(註: 用2007.1 當時,只登出/登入 gnome 我的雙螢幕左半桌面會怪怪的 系統重新啟動後就沒事)

Mandriva 2008


MDV2008 現在不用 ~/.mdk-folders了,新版遵從XDG 的式樣。如使用者名稱是加菲貓,那在
/home/加菲貓/.config
下面有 user-dirs

user-dirs locale
為保險起見,我用能判別編碼的編輯器來編輯
user-dirs locale 指定了locale 是
zh_TW
在~/.config/下的user-dirs.dirs檔裡面有幾個聯結,指定了桌面預設檔案夾名稱
XDG_DESKTOP_DIR="$HOME/桌面"
XDG_DOWNLOAD_DIR="$HOME/下載"
XDG_DOCUMENTS_DIR="$HOME/文件"
XDG_MUSIC_DIR="$HOME/音樂"
XDG_PICTURES_DIR="$HOME/圖片"
XDG_VIDEOS_DIR="$HOME/影片"

就是桌面位址相對應的
"桌面"
"文件"
"下載"
"音樂"
"圖片"
"影片"

我相信對應的英文檔名是
Desktop
Doucments
Download
Music
Pictures
Video
不過不太確定了

假如是在 utf-8 編碼, 對應
文件
下載
音樂
圖片
影片
這些位址檔名的逸出字元表示是
file:///home/加菲貓/%E6%96%87%E4%BB%B6
file:///home/加菲貓/%E4%B8%8B%E8%BC%89
file:///home/加菲貓/%E9%9F%B3%E6%A8%82
file:///home/加菲貓/%E5%9C%96%E7%89%87
file:///home/加菲貓/%E5%BD%B1%E7%89%87

假如是在 big5 編碼, 對應檔名的逸出字元表示是
file:///home/加菲貓/%A4%E5%A5%F3
file:///home/加菲貓/%A4U%B8%FC
file:///home/加菲貓/%AD%B5%BC%D6
file:///home/加菲貓/%B9%CF%A4%F9
file:///home/加菲貓/%BCv%A4%F9

(這使用者名稱加菲貓要換成對應的英文)

怎樣查utf8 中文的逸出字元


看到一堆逸出字元怎麼查誰是誰?後來發現一個方便的方式:用python

我在gnome-terminal 下用zh_TW.UTF-8的locale執行python,直接把字串輸入,就會傳回字串utf8編碼

$ python
Python 2.5.1 (r251:54863, Jan 14 2008, 13:07:32)
[GCC 4.2.2 20070909 (prerelease) (4.2.2-0.RC.1mdv2008.0)] on linux2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桌面'
'\xe6\xa1\x8c\xe9\x9d\xa2'
>>> '下載'
'\xe4\xb8\x8b\xe8\xbc\x89'
>>> '文件'
'\xe6\x96\x87\xe4\xbb\xb6'
>>> '音樂'
'\xe9\x9f\xb3\xe6\xa8\x82'
>>> '圖片'
'\xe5\x9c\x96\xe7\x89\x87'
>>> '影片'
'\xe5\xbd\xb1\xe7\x89\x87'

假如是 big5 編碼,改用zh_TW 的locale執行 python

在Nautilus/gnome 下加入更多的捷徑


當然常用的位置不只這些,系統已在~/.gtk-bookmarks下預設了幾個,如2007時的
代碼:
file:///home/加菲貓/.mdk-folders/video-mdk.desktop

我們也可以自己加,如
代碼:
file:///home/data

在gnome 的檔案管理系統會用最底層的目錄名作為名稱顯示萬一不同目錄最底層的目錄卻同名的話,還可以用別名,如
代碼:
file:///mnt/win_e/data wine_e_data

不過一但加入更多的位置捷徑,文件/下載/音樂/圖片/影片這幾個就會從位置的頂層,移到叫"書籤"的下一層位置裡

延伸閱讀


用 convmv 來轉檔名編碼

關於轉移到XDG Menu System,這一篇有一些參考價值
http://wiki.mandriva.com/en/Development/Howto/MenuMigrationToXDG

附錄:


(註: 下面這篇本來名為"mandriva 2006 調校 "發表在CLE
http://cle.linux.org.tw/forum/viewtopic.php?p=2916&sid=b8971dc6c482b78f9ebdc05efdfa0069
不過那邊有人見不得人好,自己一點牛肉都端不出來,卻愛批評別人的燒餅會掉芝麻。還會不時偷看我的文章然後在網路上亂罵人,所以我就懶的過去修改了。時間久了就會自然證明孰是孰非。這只是作檔案存檔,不過gtk 跟更新的部分還是有效的)

有圖有真相

Google 正體中文搜尋 "Mandriva xdg" 這篇文章當時排行第一,現在還是前幾名(不過其他的不是我寫的,就是其他不相干的資訊)。其實我當時就有存檔,只不過跟大眾證明事實,並不比事實本身重要,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就拿出來,而是到改版把文章改的更好時才拿出來。那些只會亂批評別人的人,除了會第一時間跳出來罵人,口水一地外,長期看下來,什麼實質東西都沒有。努力工作時間寶貴,我不會隨這種人的污衊起舞,因為事實勝於雄辯。

想瞭解這些人的惡形惡狀,請參考垃圾堆1

星期六, 10月 20, 2007

GCC 最佳翻譯徵求懸賞

在我的"現代中央處理器的C 整數長度"blog 文刊出後,蒙 jserv 立即回應參考 "理解 64-bit Programming Model 一文後,才發現了zonble 之前竟然blog了 本日金句:LongLong Long is Too Long」這篇妙文。我決定來個最佳翻譯徵求懸賞,共襄盛舉:

請中文翻譯 mjhsieh 當初碰到這一段gcc 編譯錯誤:
"test.c:22: error: `long long long' is too long for GCC"

原則上要詩/技(geek)意雙全為佳。

我會找幾位自由軟體社群中對文藝有涉獵的朋友作評判,有可能的話還會請一位
詩畫俱佳的藝術家前輩作評判。比賽截止日期暫定 2008 詩人節,我記得我手頭
上還有一本全新鹿橋寫的"人子"躺在某處箱子裡。要是找不到的話,至少會有一本 Linux的書作為獎品。

願意加碼提供獎品,或有其他促進更大參與層面主意的朋友,也請不吝賜教。



我先拋磚引玉:

測試點兮二二行, 編譯錯誤兮信息:
"長兮長兮長整兮、過長兮於姬兮兮"

(註: 行也可讀成 "行"走的音)

星期日, 7月 01, 2007

歷史文件: (翻譯)標準與社群的未來

以下是我2003 在軟體自由協會的論壇上發表的舊文,由於該協會經營不善,造成重要歷史資料遺失。只好在個人部落格重建部分內容,作為臺灣自由軟體發展歷史的見證。

---------- Forwarded message ----------
Date: Fri, 6 Jun 2003 06:33:28 -0500 (CDT)
From: 我的舊信箱
To: slat-talk@softwareliberty.org
Subject: (翻譯)標準與社群的未來

看到 幽靈 在 LinuxFab 談到Oopenoffice.org 1.3beta English version
Taiwan 被改成 China(Taiwan)而China 沒變成China(Mainland)
忍不住要回一下
http://www.linuxfab.com/indexForumData.php?FID=69 *註1

想要和大家討論一下該怎麼走

每次碰到這種事 有人就會反應 台灣沒參與開發自由軟體 所以使不上力
這也許是事實 但我們要如何做 以後才使得上力 是我更關心的問題

這不是嘴巴叫叫 熱心的hackers 就自動會冒出來
在阿貓阿狗也能變成熱心的hackers前 有好一段路 需要熱心的大家來打底

我想到現有的一件事是 建立標準草稿目錄 各式各樣的標準目錄

為何要標準: 可以交換回收用於其他類似的地方
如kde 的中文化選單 .po file? 可以給 gnome參考用
假如其他團體需要寄排版格式文書 Slat推薦哪幾種 pdf?, sxw?

為何要目錄: 事情太多了 必須分工 目錄是合作的依據: (權威管理's idea in library science)
如CCCII <-> unicode 3.1 mapping table list
.po 中文化項目也有上萬個 誰在進行linux哪部分文件翻譯?
沒有目錄 要合作在短期完成 如同靠天吃飯
為何要草稿: 事情不可能一次作到好 有個草稿可以逐次修正 (Prototype's idea in Software Engnering

我在藝術家與科學家間遊蕩 發現社群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 (不管台灣美國都一樣) 事情很多 其實閒置人力也不太少 麻煩是如何糾集大家(而且背景都不同)

hackers 通常只是會寫程式 不表示他們也擅長作其他苦工 其他人就該盡量和hackers 溝通需要幫忙的地方 讓hackers 就不用分太多精神在其他地方 但hackers 也最好花多點耐性解釋 技術上需要一般人幫忙的地方

UH linux 使用者協會 和Slat一樣 在網路上談純技術的時間遠少於談其他的時間 但我想在初期是正常的 因為有太多的事是有關於從技術上出發改造社會

我自己也在參與社群工作 目前在帶領 中國文學電子圖書館計畫(cell.cs.uh.edu) 有很多事也是在惶恐中作中學 網站該怎麼管? 設立論壇該用什麼軟體?
如何建立機制呈現管理標準草稿目錄讓義工分工?有太多的未知 (休士頓大學 linux 使用者協會BSD+php nuke春天被hack, slat 論壇之前被spam,... )
每一弱勢團體除各自專業的問題外 都有電腦技術上的疑慮 我衷心希望有一天 Slat 不但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也能有個網頁告訴其他團體在電腦技術上該怎麼作 網際網路的時代 弱勢團體在爭取特定的自由平等前 有賴軟體自由來構建凝聚族群

除了AI programming外 我也不太會寫程式 技術層面上的考量 還請開發程式的前輩指教

在公布標準草稿目錄後 就可以推動政策執行 一是法案面上 一是提供工具來促進 比如說邀集媒體定期來監督政府對的軟體自由努力 甚至白皮書支持願意替軟體自由背書的候選人
之前洪朝貴教授提的資訊分享障礙網站主意很好(只是名稱有再討論的必要)
有很多人必定樂於回報 ( 老問題 技術上如何作個bugzilla回報機制讓大眾參與?)
可以從政府機關網站開始監督 (記得順便向媒體公布該首長的大名)
在學校裡要是要求博碩士論文提供開放軟體的Style sheet,如 Tex 或 Openoffice.org
有一些人應該會投奔自由吧 慢慢就會像滾雪球般

有些人也許有疑慮Salt 與政治的參與 我想軟體自由不可能自外於政治經濟
重點在 為軟體自由參與政治經濟 而非為政治經濟參與軟體自由 許多人在 COSA
的OSS與Microsoft的立場表明的很清楚 不用我多說

大家辛苦了 一點拙見希望能拋磚引玉


-----------------------------------------------------
*註1

我在美國待了一陣子可以瞭解(但不諒解)為何會有這種錯
我建議大家(Slat)寫一個網頁供外國開發者參考比較有權威

如以地理國家分
Taiwan (big5,euc-tw,CCCII...)
China (gb2312,...)
Hongkong (big5-hkcs,...)
以主權國家分
ROC (big5,...)
PRC (GB,...)
PRC (Hongkong) (,..)
以地域分
China (Mainland) (big5,..)
China (Taiwan) (GB,..)
China (Hongkong) (,...)

細節可以再討論(獨派人士可能對第三項有意見)
但我的基本原則是兩岸的命名要對等 不能單向包括

星期二, 6月 12, 2007

在OpenOffice.org 中文計劃上歷史的今天

參與 OpenOffice.org 中文計劃的人,甚至臺灣開放軟體社群不參與OpenOffice計劃的人,大概很難不注意OpenOffice中文計劃第一任管理員黃沛霖的講話。在那麼多正體中文跟簡體中文言論上的衝突場合裡,先不管誰是誰錯,我覺得他是極極少數能讓雙方都能平靜下來聽他說話的人。像較於一些只會高分貝雞同鴨講的基本教義派,他光是這點我覺得就很難得的。相對於臺灣一堆都在正式的OpenOffice.org 中文計劃之外打轉沒有進入核心的人,這幾年參與OpenOffice.org 中文計劃的簡體字人數優勢漸漸超過用正體中文的義工,不過相處還相當融洽,這是非常難得的。很可惜他因為個人因素即將要卸任,對於臺灣OpenOffice.org 的社群,甚至開放軟體社群,我覺得臺灣都不見得有人能取代他對正體中文 OpenOffice.org 的助益。對我的感覺,就像 Keith Packard 從 Xfree86.org 離開一樣。只不過Keith Packard 當年是被迫的,黃先生是主動的。

很多事情我不能明講, 這只有長期在中文 OpenOffice.org 待的人才能體會。很多事不是我一個人能控制的,所以我在OpenOffice.org 中文計劃開發者論壇留了一個回應,留待幾年之後大家回頭來看這個事,就知道什麼是我不能明講的。

-----------------------------------------------------

黃兄作為第一任中文計劃管理員,從無到有開創了目前的局面,我覺得非常難得。我個人從一開始就參與OOo中文計劃,覺得在參與者裡少有像黃兄這樣熱心的,黃兄退下這個位置是OOo中文計劃的損失,不過也祝福黃兄個人前途大展。

之前有些長期參與的義工也很熱心竟然都沒有出來接這個位置,現在有人出來接當然是很好。只有一點小小的想法: 希望借這個第一次轉換的機會,為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基礎。我對誰來接沒有什麼意見,這主要是程序的問題,其實黃兄要叫誰接,我想也沒有多少人有異議。不過既然黃兄特別提到用民主的方式,我希望藉此建立起一個好的制度,讓OOo中文計劃以後的管理員,都能基於前人的基礎愈做愈好。真正的民主不是嘴巴高喊"人民"或"社群"口號,而是能真的在這些小節裡落實:

1. 贊成/反對票到時會不會公開計名? 不公開計名的話,票是寄到黃兄的哪個私人信箱去?
2. 贊成/反對票是針對個人投兩票,還是對這兩個人整體投一票?

Pui Lam Wong 提到:
> > 各位好。
> >
> > 因為個人時間不足,固在與 OpenOffice.org Native Language Confederation 主席 Charles-H. Schulz、副主席 Louis Suárez-Potts、一些中文計劃成員、以及一些自由軟體人士討論後,決定任命兩位新主席共同掌管中文計劃:洪宗勝博士及 Cheng Lin。
> >
> > 二人簡介列於此信之下。對此一決定無反對意見者,請回覆此信並於回信第一行寫上「+1」。若有反對者,請於回信第一行書「-1」,並請書明原因。有問題者,請回信發問。
> >
> > 表決期為七日。即表決將於北京時間 2007年6月19日 23:59 終止。若讚成者多於反對者,此一任命張於 2007年6月20日 00:00 生效。
> >
> > 在下手頭上所有的重點資料皆在下面,若有重要遺漏,請 Mr. Lin 及 洪博士回信補足。
> >
> >
> > 黃沛霖上
> >
> > -----------------------
> >
> > 洪宗勝
> > ===
> > 洪宗勝博士,號威豆,網上人稱「威豆博士」。1987年得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博士之位。2000年,成為 RedHat Certified Engineer 及 RedHat Certified Examiner。2003年當選(台灣)軟體自由協會第二屆理事,及(台灣)開放系統協會第六屆理事。2002 - 2003 年間多次應邀到不同大學及組織演講與推廣自由軟體。2004年為(台灣)資訊工業策會顧問,輔仁大學資訊管理所助教,青年國是會議自由軟體題之専家證人,後為晟鑫科技總經理。2005年,與 Firefly 等人共同發起「中文OSS 桌面應用增進計劃」(http://opendesktop.org.tw)。2006年當選開放系統協會第七屆常務理事。
> >
> > Cheng Lin
> > ===========
> > Cheng Lin 於 2001 至 2004 年間掌管 RedOffice 之開發及發佈。後於 2006 年,成為 OASIS UOML (http://www.oasis-open.org/committees/tc_home.php?wg_abbrev=uoml) 及 Chinese UOF (Uniform Office Format) Standard 組織之成員。同年,始掌 RedOffice 之人手及以 OOo VCL TestTool 完成之自動測試。

星期六, 4月 28, 2007

高等教育的數學開放原碼軟體

以下這兩套軟體在 Mandriva Linux 2007 上都有現成的RPM 供安裝

Maxima


Maxima是一個自由軟體, 首頁在 http://maxima.sourceforge.net/

這是一個強大的電腦代數系統 (Computer Algebra System, 簡稱 CAS) 。功能相當完整:微積分, 矩陣計算, 二維三維繪圖等都有, 可以做符號計算與邏輯推理, 不像平常的計算機系統都只能做數值的計算。可以用以取代 Mathematica 。新版裏也推出了極具親和力的介面wxMaxima,也可以用其他的介面如TeXmacs,甚至在emacs 裡用 Imaxima 。Maxima 在主要平台如 Windows, Mac OS, Linux 上都有。

Maxima 的前身 Macsyma 是第一套 CAS 軟體。Macsyma 原本是 MIT 實驗室裏發展的軟體, 後來 MIT 將這個軟體商業化。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教授 William Schelter 從1982 年起自行開發 Macsyma 的自由版本, 也就是 Maxima。這個版本在有商業版 Macsyma 的情況, 難以得到正式授權。Schelter 教授在這情況下仍堅持理想繼續開發 Maxima 長達 16 年。 1998 年, Maxima 得到美國能源部授權得以用GPL 釋出成為自由軟體 ,所以可見得出生是不是自由軟體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堅持理想把非自由軟體逐步轉成自由軟體。Maxima 不包含商用版 Macsyma 1982 – 1999 (至少50人年)的發展內容,不過仍然足夠一般教育使用,而且繼續成長中。Mathematica, Maple 等也都是受到 Macsyma 影響而來的。因為 CAS 基本學習觀念是一樣的, 要改用 Mathematica, Maple 也很容易。

參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Maxim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xima

Scilab


Scilab是一個開放原碼軟體,首頁在 http://www.scilab.org/

他是由INRIA 與ENPC開發,與 MATLAB 功能非常相似,在繪圖和處理線性代數問題都非常的出色,但也可以解ODE之類的問題 。Scilab也有類似Matlab裡Simulink的工具,稱為Scicos。無法100% 相容MATLAB的m-files, 不過在網路上有不少延伸函式庫可以增加他的功能。內附的工具箱有:
2D 及3D 繪圖、模擬
線性代數、稀疏矩陣
多項式及有理函數
模擬:微分方程隱式解和顯式解的求解器
Scicos: 混合動態系統建模器和模擬器
經典及韌性控制,LMI 優化
可微分與不可微分的優化
訊號處理
圖及網路
使用PVM 的平行Scilab
統計
電腦代數(Maple,MuPAD)介面
Fortran, Tcl/Tk, C, C++, Java, LabVIEW 介面

相關介紹與入門參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lab
http://mail.nkmu.edu.tw/~crlin/SciLab_Tutorial/SciLab_tut.htm
http://science.openfoundry.org/scilab.html

星期日, 2月 18, 2007

Mandriva 中文社群在台灣的發展展望

首先我要感謝所有參與Mandriva 在台灣的中文社群朋友,
從八月 28, 2004以來到今天發表主題數已經後來居上成為CLE網站的第一名
非常欣慰。本來我想等到文章數也衝到第一時再來寫。不過有一些因素又拖了一
陣子。現在不但文章數超過1000,主題跟文章數都是CLE論壇上最高的。而且原
超過其他比CLE Mandriva論壇早成立的論壇。以量取勝不是重點,重點是
要借這個時機說明下面的:在這裡講一下我個人對大環境的感言,一些不得不的權宜之計及對未來的看法:

這一兩年我運氣極背,發生了許多事:先是我機器莫名當到所有東西都換過還是
修不起來,DFI的主機板竟然能從美國修到台灣再回美國修,後來我回家辦喪事,
我們學校的mail server 會亂標 Spam,再來回Houston, 連MDV Taiwan 又偶而進不去
...幾乎要瘋掉。所以許多事情推動的行程與我當初策劃的有很大的差距。
同一時間臺灣的社會紛擾,自由軟體社群的媒體也常見到一些價值觀淪喪的口水戰,
自古最多只有五十步笑百步的,但是現在變成百步竟然可以大言不慚地笑五十步,
缺乏對問題就事論事深度的批判,真正做事情的人,前得先花不少力氣去跟別人口水戰
這是很糟糕的事。這封公開信在我電腦裡躺了有一段時間。其實可以早一點出來,
就是為了等到時機成熟好跟那些只會噴口水的人說:雖然我是五十步,百步是沒有資格批評五十步
的。這種事不只是發生在我身上,B2D 的臥龍小三,Arch Linux 的 Whisky 這些對台
灣自由軟體有重大貢獻的人,都曾有因一些個人行事,而被迫在網路上跟人大打口水戰的
事情。假如主其事的人一天到晚都要花很大力氣去辯駁,以自由軟體的有限的人
力資源,大事情是永遠不可能累積起來的。

我還沒拿到我要的學位,其實資源非常有限。很多事情需要大家一起來幫忙,而不只是噴噴口水。
假如大家希望絕大部份的力量都投注在建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需要每一個人在
不同層次上幫忙:能寫code 的去寫code,能管網站的去管網站,能出錢的出錢,
能寫wiki的寫wiki,甚至有人噴口水時,請挺身而出...。因為你們不幫我們,我們
就沒有氣力去幫你。

我覺得自由軟體終將在三年內,開始對我們的生活有莫大的衝擊。迎接這樣的衝擊,
從現在起我們需要一個環境來發展我們自己的自由軟體生活。
台灣的政治環境無法提供這樣的幫助。那唯一的方式就是你我身邊自己開始做起。
我希望的平臺,是Windows能做的,Linux都能做。而且不需要從頭編譯核心,...種種
而且中文支援完善,家人也可以一起分享。我評估的結果,Mandriva
雖然仍還是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Mandriva 做的越來越好,我看到Manriva 2006 桌面
天氣報告密密麻麻的中文地名翻譯,有許多名字甚至我都叫不出來,心中十分感
動,Shiva 在這件事上出了很多力。這些眾人翻譯的成果都是可以一代一代累積
下去的。R.M.S. 先生對未來軟體生活的願景,第一次清清楚楚展現在我眼前。除了RMS的高瞻遠矚外,這當然要歸功眾多參與者

是的,自由軟體不僅是軟體平臺,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讓大家基於個開放的環
境,自由地靠著個人的才智服務轉取合理的報酬。而軟體本身可以不斷快速的演
進。這些在東方文化裡我們並沒有傳承。西方傳統的電腦教學體系也沒有提到這
點。所有人都要從動手做中學。我相信建立這樣的文化價值比寫軟體本身還重要。
我對一些大老口口聲聲以自由軟體的基本教義派自居而排擠不同想法頗不以為然。
我認為只要是大方向朝自由軟體的願景走,即使需要暫時遷就到開放軟體,那也
是可以的。另一個極端是以假社群為名,實際上只顧自己整琬捧去不願跟其他社
群開放回饋給社群大環境。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家一起去努力,(包括Mandriva 以外的自由軟體社群)


*討論區

當初mdk.linux.org.tw 及CLE 的 Mandriva 討論區會成立,是基於我在軟體自
由協會通信論壇2004 八月發起的一篇呼籲。當初討論區要在CLE上設立並不是我的要求。而
是當時幾位自由軟體的大老協調出的結果。主要是為了節省管理資源。
shiva 提到"問題是跟中文化,甚至中文無關的問題,可以 po 嗎?" 其實以我
的管理立場,只要是跟Mnadriva 社群相關的,而且是言而有物,都可以,這是
否與CLE 的討論區規則衝突,我不敢說,但至少我當管理員不會去干涉非關中文的Mnadriva 議題。因為當初就是設定CLE 的 Mandriva 討論區是Mandriva唯一的論壇。
台灣現在陷入了法律迷思,結果照成"事事都合法,處處不合理"。舉個例子
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的哈拉一下討論區
http://freesf.tw/modules/newbb/viewforum.php?forum=12
可以成天發表
日本賞櫻,伊勢半島龍蝦料理,...種種跟自由軟體一點都不相干的風花雪月,卻
不能討論某政黨的前立委跟自由軟體政策立法這種關係到整個自由軟體社群的嚴
肅議題,只因為原則上不談政治,這是一件作繭自縛,非常好笑的事情。

鑑於BBS/電子郵件論壇上各種不必要的口水仗不必要的消耗了社群進展的能量
所以我自己在管這兩個社群資源時打定了一個想法:"不要助長小白文化才能推
展質優的自由軟體文化"。
所以我開宗明義的寫了 "給Mandriva論壇的新手: 必看!"
http://cle.linux.org.tw/forum/viewtopic.php?t=135
強調
"沒有人有必要在此義務回答問題,學著用適當的方式問問題是進入Linux 的第一步,新手第一次問問題前請務必閱讀 "[ 分享 ] 提問的智慧"
http://phorum.vbird.org/viewtopic.php?t=96
讓提問者於回答者及其他人都能享受共同成長的喜悅"
這會讓新手望而卻步,但我相信是提升討論品質必須的

在CLE上成立Mandriva論壇後,我才發現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也成立了 Mandriva
Linux 討論區,
http://freesf.tw/modules/newbb/viewforum.php?forum=24
因為一個人管不了那麼多事,所以我自己的原則是專注在比較複雜的議題上。其他的
媒體如BBS就讓其他熱心的朋友發揮。目前為止的發展,似乎CLE Mandriva論壇
專注在比較複雜的議題上。其他的一些問題散佈在
1. CLE論壇Linux新手區
http://cle.linux.org.tw/forum/viewforum.php?f=14
2. BBS/news, (特別是 tw.bbs.comp.linux)
3. 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Mandriva Linux 討論區
http://freesf.tw/modules/newbb/viewforum.php?forum=24

其實這是分散力量,那是不是要合併呢?要的話,是CLE跟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中擇一呢,還是請小州在mdk.linux.org.tw 這上面開一個專屬的討論區?...這都可以討論。
我都沒意見,以大家共同意見為依歸。反正我只會專注在比較複雜的議題上,跟管理的問題。
但是前面提到,最好能節省管理資源,大家可以專注在討論問題上。
所以我有在做遷移到第三者的準備,以節省管理資源,我把部份實驗的結果整理成這篇文章:
"成為 Web2.0 時代的公民"
http://shelandy.blogspot.com/search/label/web
其實之一就是要提出使用 google group 服務的可能性
(新酷音的討論服務也是用google)
因為google的一些服務需要mail 帳號,
在實驗之時,所以我試圖先做小規模實驗,在CLE Mandriva 論壇上發了這個訊息:
"慶祝國慶,gmail 帳號大放送給自由軟體同好"
http://cle.linux.org.tw/forum/viewtopic.php?t=1550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位自由軟體的大老平常不在CLE Mandriva 論壇分享使用心得
的,忽然跑來當言論警察。我不知道是否他跟我有不同政治立場(國家認同
/google 認同...?),所以對我利用中華民國國慶的藉口來跟 Mandriva網友分享
資源不爽。但他有什麼資格來質疑我這個Mandriva 論壇管理員?我說送資源給自由軟體同好
難道Mnadiva Linux 的使用者不是自由軟體同好? 難道我繳稅的地方現在不叫中華民國?
假如要在"自由軟體"或CLE 論壇的定義上無限上綱,那大家就有的吵的。在我的
認知裡,CLE Mandriva論壇夠
份量能對我這管理員有意見的,只有管CLE 的candyz 跟平實有積極參與Mandriva論壇社群朋
友。這位大老他之前因一些第三者的事情誤會,沒打招呼就刪掉我的文章。
我覺得純粹是對人不對事。相較於我還在國外的Linux magazine 寫英文報導
有關他跟別人的自由軟體計劃,我覺得這樣的論壇"因人而廢其言"的管理不改進,不如歸去。

大家去看GNU 的論壇,即便GNU 的自由軟體的定義與願景十分堅持,但對不同的
言論自由相當容許。我也許不是聖人,有時文字有擦到論壇的底線,但只要是大
家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就算是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的drogger 一時誤刪我的文章,為
大局言,我也就算了,攤開來大家好說話。但這種"因人而廢其言"的管理深不感贊同。真的要比的話
這位大老在其他地方也多有擦槍走火的文字見於論壇。最多也是跟我一樣的五十
步。自己言行不一,自己管的論壇不多寫一些技術文章,憑什麼撈過界?

當然對討論區的下一步而言,是要看全體Mandriva Linux 中使用者的意願
但以以上CLE上的某人的管理風格要不改善的話,我會對
1. 合併到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
2. 在google 上另開討論區
3. 請小州在mdk.linux.org.tw 上裝討論區
各投一票,但不投給 CLE。這跟Candyz 沒關係(其實我非常感激他讓我們有個從
零開始的機會),而純粹是上面所說的因素就事論事。這件事情擇日我會讓大家
討論投票。

* 靜態網站

靜態網站的更新的確是太慢。一則我自己一直被意外纏身,一則是供應技術內容
的人太少。

對我在mdk.linux.org.tw靜態網站管理的批評中, sfaguest是唯一有email 給
我具體資料如何作的網友。我因個人因素的延誤,對他的不滿感到相當抱歉。但我儘量配合
他的建議把拖欠已久的更新整到新的方向。比如。前次換過一次外觀,就是
是尊照他的建議 不過我換了些東西好容納Lynx 使用者及一些其他考量
我基本上不放圖,免的對視障者造成干擾。我希望其他人都能跟他一樣,不光是
批評,而能具體提出解答。就算是部份解答也比都由一個人凡事由零開始來的好。

但我覺得把設定研究出來然後發表是本務:
Mandriva 功能越來越強,但介面的易用性的改進卻跟不上內部功能的改進。
舉個例子來講:nvidia, ati, wireless 或 webcam,... 要如何裝?這個千年問題
解答簡單只有一句話:

"裝dkms"

去google 找中文資料,我寫的dkms 資料有一段時間了,還是高居前一兩名。
http://mdk.linux.org.tw/docs/hardware.html
這種東西沒人寫就是沒人寫。寫出來不只是Mandriva,只要是RPM based 的所有dirtro 使用者都
受益。但是這些東西不是三兩天就搞得出來的。往往一兩個月才找的
出一個完整解答。一年有幾個兩個月?與其跟新手哈拉,或跟沒在用Mandriva 的前輩爭到底自由軟
體要怎樣發展,做一件關鍵的事讓一堆人受益,才是我關注的。讓那些因受益於我寫的
設定資料而能很快搞定系統的人去教導新手,或跟不用Mandriva 的前輩爭到底自由軟
體要怎樣發展? 我希望自由軟體的朋友能體諒我能力有限,要花在最有效的地方。
請幫助我,好讓我在其他地方幫你。我想這種相互幫助的文化是台灣自由軟體社
群所欠缺的。所以大家跟一盤散沙一樣。我在美國跟自由派人士相處不是一年兩
年而已。他們固然堅持己見,但尊重彼此的差異,不像臺灣這票人,你不高喊絕
對的"愛臺灣"/"自由軟體",那你就是全民公敵。事情真的只有這樣走的嗎?
我覺得找出最大共因數,創造雙贏才是活路。

有志難伸的朋友請不要客氣,請大聲說一聲。我自己目前是又要實驗
2007.x 的設定(很多資料都沒有),進度是不可能快的。
假如http管理員只能有一個而且有人能做的更好,那我就讓出來,決不眷戀。不
像網路自由軟體論壇上有些人說讓位,或不再接續討論,是作作樣子擺給人看的。
其實sfaguest很熱心,他能出來接我會投他一票。但我想這件事讓參與Mandriva
社群比較多的 Shiva, 小州, sfaguest, 宜蘭的詹勝凱老師,... (gcin的劉大要不要參一腳?)成立委員會,看是誰接比較好。我自己是覺得:

1. 假如httpd adm 只能有一個:(要小州決定)
1.1. 有人能專職照顧而且做的比我好,那就讓他做,要是作不好再換
1.2 沒人要接,那我就繼續管下去
2. httpd adm 可以有多於一個:
那就一起作

我會把靜態 http 的部份儘量補完。(有想要貢獻的也請說一聲)
基本上我會繼續慢慢把 MDV Taiwan 上的 安裝使用中文說明
http://mdk.linux.org.tw/docs/index.html
做個整理
我會先列大綱, 關於中文化的部分先留著等 Chinese Linux Howto v2.0
相對應的章節 ,關於MDV 部分的先寫,
中文化的部分我自己會全部寫出來, 到時直接引用Chinese Linux Howto
相對應的章節(我會把他從我學校的舊blog 移到新blog)

新的wiki(要是有人要管的話)我會把我之前的內容加上去,
要是有人要幫忙寫,或是進一步幫忙管理 http://mdk.lnux.org.tw也很歡迎
要是有人有時間能把事管好 , 我並不眷戀 MDV Taiwan 的管理員位置

* 動態網站

一開始開站我就有想過加入 多使用者的blog ,( 基本上我不信任wiki的安全性)
CLE MDV 論壇上 post 使用技巧的人其實不太多 所以我暫時沒把這事放心上
不過既然有人在 CLE MDV 論壇上提了 , 我想該找個機會討論一下:

我自己觀察的結果,Mandriva 的使用者似乎不如 Debian 或Gentoo 的是以
hacker 為主。小州, shiva 也都同意這看法。sfaguest開的Mandriva 2007 Q&A
http://cle.linux.org.tw/forum/viewtopic.php?t=1542
就很類似wiki,有多少回應?我的想法是有人分享內容再談wiki吧。(至少有人能出來好好管)
不然純粹是浪費人力在討論。那還不如請大家把寫好的html寄給管理員做靜態網頁更新

只要有人能出來好好管,我不反對裝wiki。有志難伸的朋友請不要客氣,請大聲說一聲。
wiki 的管理員應該可以跟靜態網站的管理員是分開的
我對wiki 不熟,我自己沒有時間管wiki的,有很多Licence ...的管理問題,不
是那麼單純。不過我對wiki我樂見其成 。
我希望儘量不要麻煩小州,但我相信只要有人管,小州可以幫忙裝wiki軟體在
mdk.linux.org.tw

問題:是用什麼架站軟體?

1.我自己只用過 blosxom但好像停止更新了
2. moinmoin 有人用過嗎?
3. 其實我在懷疑是否 lifetype (Whisky 建議的)之類的多使用者的blog會不會比較好?
我自己是有google 的blogger.com帳號,好處是可以開設一個blog sapce 給多
重使用者共同寫作,配合google document 跟code project 我在懷疑也許這會比去自己搞了wiki來的方便?


* 其他社群推廣活動

1.我跟某中文雜誌談把Mandriva 進階的錄音跟midi 設定分半年登出,這會牽涉
到 multi-media kernel, jackit 種種複雜進階設定。希望能吸
引多一點新手因為多媒體而進入Mandriva 。當然準備好的資料不只這些,但
是我尋覓經年這是目前唯一的管道。很多人嘴巴說說要幫忙牽線,但後來都不
了了之。假如有人跟廣電或平面媒體有管道,能牽
線讓Mandriva Linux 或其他自由軟體的文章刊登出來,請與大家分享。我自
己準備了一個雜誌一年份專欄的份量。希望能推一些事。
2.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願意分享關於mandriva 的 blog 。假如大家到中央集中的
網站分享技術內容的意願不高的話,也許用 planet
http://www.planetplanet.org/
作RSS share會不會管理上方便一點?這該討論
實例如http://planet.linux.org.tw/
3. 關於mandriva 臺灣的發展,應該要有像臺灣debian 社群那樣的聚會。
我在美國,除非有人捐我機票,人沒辦法到,但我之前跟台灣一位熱心推動開放文件的
老師談過,也許我們可以利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甚至台北市圖的場地跟網
路做tel conference,我這裡是中部時區,只要我能配合,我可以用skype ,
wengo,ekiga (gnomemeeting) 之類的軟體做視訊會議,遠在中南東部的朋友
也可以共襄盛舉。

純語音的部份,我已試過4 個人同時skype 在美國跟東亞會議沒問題。
要辦這樣的活動,要得家居台北的朋友出面幫忙協調。

我對IM不熟,client暫且用 Gaim 。近一步討論除了mail外,
可以用google talk, skype, jabber,... 找到我

我很抱歉一直拖了這麼久,希望大家繼續指教,把大環境共同作的更美好。
我在
1. 我的blog http://shelandy.blogspot.com/
2. news的 tw.bbs.comp.linux)
3. 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Mandriva Linux 討論區
4. CLE 的Mandriva論壇
同時刊登,讓多一點Mnadriva 的使用者看得到

先這樣,等大家回應一段時間後,我再把下一步整理公佈出來


CLE Mandriva論壇
http://mdk.linux.org.tw
現任管理員

星期三, 12月 27, 2006

推動自由軟體的流行文化象徵

(更新於12/31/2006)

自由軟體是一種全民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要靠年輕人去推動。

我覺得結合流行文化元素是蠻重要的一環。這其實很重要,好東西不見得大家都知道,在還沒因為用了IE 碰到大麻煩前,許多人並不瞭解IE 與FireFox 在功能上的差異。從一個社會的群體觀點來看,如何把這些為IE 奴役的使用者拉到自由軟體的陣營呢?好的宣傳其實很重要。

在微軟靠這壟斷市場所獲取的暴利來操控了雜誌到電視的各種主流媒體的前提
下,要與之對抗,最有效的應該就是這種螞蟻吞大象的方式

下面是目前我所收集到的全球的成果,供有心人參考,日後會不定期更新。

圖形象徵

Blog theme

戶外媒體

某部公車車體噴上了火狐狸的圖案

電視網路錄影

http://www.firefoxflicks.com/
上有幾百支社群自作的錄影,大部份是用quicktime 格式儲存,我在Linux firefox下放
有問題,但若在首頁選blog 就可以看到幾隻最佳影片實際在電視上放映的youtube 存檔
或按 Download 連結,然後用使 totem-xine 或 VLC 等軟體播放

mozTW 曾想過在Firefox 2 祝賀短片計畫-「火狐三十秒」,需要你幫忙!
徵求宣傳短片。立意不錯,不過執行上有瑕疵。首先時間太短,再來選拔是
"由 Mozilla Taiwan 管理團隊與中研院 OSSF 代表、「火狐30秒」剪輯導演共
同挑選使用影片。" 我個人對Mozilla Taiwan 管理團隊跟其他社群參與的導演共
同挑選是沒意見,但憑什麼要讓中研院 OSSF 代表來評?是官大學問大?還是出
錢的最大?說實在話,以錢來說,拍一部質優短片的耗費的成本一定遠超過
Firefox Party T-shirt 等紀念品的物質價值,人家firefoxflicks第一名可是
美金$5000等值的禮卷。OSSF又不是藝術大學,憑什麼資格來評定我等的創意?至
於對自由軟體的道德高度那就更不要提了。到現在還是不肯老實把
自由軟體鑄造場的名稱改成開放軟體鑄造場,或者把openfoundry改成freefoundry,儘
是在一些文字遊戲上作自欺欺人的把戲。

其實下次還有機會的話,我有興趣花上一個禮拜,好好的寫劇本拍一個宣傳短片,
不過我想跟mozTW 的柏強講,我是絕對不會去替道德高度低落的機關機構作白工,
寧願像之前在Linux Magzine撰搞一樣,繞道從國外的媒體來替台灣推動自由軟體。

街頭活動



商業結合


http://explorerdestroyer.com/
聯接了firefox 的宣傳跟實質的捐款。
上面有個聯接http://www.killbillsbrowser.com/
聯接了商業電影Kill Bill的影像,跟對抗無所不在威權的形象

有一些人誤以為自由軟體就是全靠hacker 在打天下,其實卻忽略了許多配套的細節。這裡要為以上全球對自由及開放軟體貢獻的社群致敬。

星期六, 4月 08, 2006

對於媒體對自由軟體網路網路安全的平衡報導

最近在中國時報看到unroot入侵台灣Linux的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40600035,00.html
我個人因為拿不到新聞單位的數據作驗證,只能保持高度的懷疑。但在我看到網友chihchun在
http://people.debian.org.tw/~chihchun/2006/04/07/the-un-root-crew/
發表的短文後,近一步去看一堆 *.this.com.tw 跟 *.hom.com.tw
根本是就只有是極少數的電腦作出的虛擬主機,重複計算才會那麼多。
我覺得聯合報跟中國時報的報導很有問題,在我親眼看到他們拿出具體的實證前,我不敢說他們一定錯。但最少有必要要求媒體作平衡報導。

網友lotus在
http://moto.debian.org.tw/viewtopic.php?t=8744
詢問要不要發動回應,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

我認為一個進步的社會,媒體與政府都要接受真正民眾的監督。我希望調查局/中國時報在拿出具體證據來反駁網友chihchun的評論前,至少中國時報要能平衡報導,不然只證明跟中時自己不齒的其他小報沒什麼兩樣,或是調查局故意誤導民眾,以圖利特定廠商。那接下去我們就要問,這是不是跟ETC...種種弊案般,有人收了誰好處了嗎?

為了避免網友chihchun的原文
http://people.debian.org.tw/~chihchun/2006/04/07/the-un-root-crew/
因不明情況被封殺或被一時的人潮灌爆,我放了一份備份在我國外的Blog裡,必要時會放出來。
假如你也覺得媒體跟政府應該對自由軟體網路的安全網路安全作平衡報導,請你連署聲援,請調查局/中國時報拿出更具體的證據。不要拿些死無對證的說法來呼弄台灣的民眾


本文我在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也留了一份備份
http://freesf.tnc.edu.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420

下面是我4月八日給中時編輯部的郵件:
我是台灣幾個自由軟體計劃網站的管理員義工

最近在中國時報看到unroot入侵台灣Linux的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40600035,00.html
我個人因為拿不到新聞單位的數據作驗證,只能保持高度的懷疑。但在我看到網友chihchun在
http://people.debian.org.tw/~chihchun/2006/04/07/the-un-root-crew/
發表的短文後,近一步去看一堆 *.this.com.tw 跟 *.hom.com.tw
根本是就只有是極少數的電腦作出的虛擬主機,重複計算才會那麼多。
我覺得聯合報跟中國時報的報導很有問題,在我親眼看到他們拿出具體的實證前,我不敢說他們一定錯。但最少有必要要求媒體作平衡報導。

其餘詳見我的Blog
http://shelandy.blogspot.com/2006/04/blog-post.html#links

我已經在幾個自由軟體的網站上呼籲網友散播實際行動的消息。我希望中時能儘快良性回應
不然會對貴報的名聲有很大的影響


2006/4/10 後記:
今天中時電子報 客服中心,回函如後,那我們就靜觀其變

Hello shelandy : 謝謝您的來信更謝謝您寶貴的意見 關於您的意見反映我們會轉送中國時報編輯部轉交相關同仁參考 editorplan@mail.chinatimes.com.tw 也謝謝您對中時報系的支持與鼓勵祝您 平安快樂 ChinaTimes.com 中時電子報 客服中心 敬上 日期:2006/4/10 PM

星期日, 2月 12, 2006

關於O世代的新思維

O世代? Generation-Open(開放世代)也。
請別把O世代誤以為成"同志"世代。同志群除了打破傳統性別角色認同外,對其他事務持保守態度的大有人在。雖然我很同情許多同志被社會壓迫的現象,但我不是同志,我也不想自限於停留在僅僅打破傳統社會對性別的不平等,要挑戰的事情還很多,並不只有這一點。

在二十一世紀社會經濟政治科技的新紀元,我要指出的是:
除了勇於挑戰別人的保守外,能不能挑戰自我的封閉,是走出下一步的關鍵。
在台灣/中國大陸社會,最常見現象的是一些人用勇於挑戰別人的權力做號召,一但自己獲取權力後,又開始下一個用權力來禁錮他人自由的惡性循環。這不是我要的。有力氣去把餅坐大多好,何必耗費力氣在勇於內鬥去搶同一塊餅?
我在此引用的Open(開放) 的願景,是特指 Free Software fundation 的 Richard Stallman 所揭赭自由軟體追求的

Free as in Freedom

所引伸出的Open(開放) 。但是這裡強調的是群體長期的自由,而非個人一時的自由,因為個人一時的任意自由,是可以被有心人不公不義的用來去擷取個人利益而妨礙群體長期的自由,那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那為什麼不用 Generation-G(NU) 或者Generation-F(ree) 呢?
GNU 的觀點是從軟體自由出發,但我覺得還不足夠,應該包涵更寬廣的生活環境,包括開放文件或創作 (如 Project Gutenrberg 或中國文學電子圖書館計劃) ... 而且 GNU 的部分願景目前有地域性的問題 。
Free 在英文有兩譯:免費或自由,後者其實才是Richard Stallman 的重點,在爭取軟體自由的過程中,常常因為對物質報酬的預期心理而導致一些爭議的雜音,更何況有時一時的個人經濟自由,不見得能保障群體的使用更新自由。在選一個簡短標語之時,我寧可捨棄受爭議的免費,來強調其他自由的重點

你認同我的觀點嗎?歡迎加入Generation-O(開放世代)的行列